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食品添加物潛藏的安全危機
食品添加物潛藏的安全危機
行政院消保處抽驗市售包裝果汁後,發現多家老字號的蘆筍汁標示不實,產品中所含原汁的比率遠不及包裝上標示的比率,已要求廠商回收並銷毀。標示不實固然違法,必須立即處理,但在查驗的過程中,消費者或許更想知道:原汁含有率從百分之廿降為百分之四以後,竟仍能維持原汁的口感,廠商究竟在果汁中摻加了什麼?
近幾年來,各式飲品在連鎖茶飲店、便利商店及賣場大行其道,頗受年輕一代喜好,且用來當成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但仔細了解這類飲品的成分,除了部分含有少量的特殊抽出物或原汁外,副原料幾乎大同小異,不外乎水、砂糖、果糖、果酸、抗氧化劑及香料等,大多是一般消費者並不了解的食品添加物。尤有甚者,不少飲品根本就是直接用食品添加物調製而成的。
飲品如 此,食品幾乎也不例外;走進便利商店,可能除了礦泉水外,冷凍櫃中陳列的飲品,及開架陳售的零食、糕餅點心、三明治及飯糰等,已很難找到沒有大量添加物的食品或飲品。
且不談這些食品及飲品是否無益健康,值得推敲的是:那麼多種類各異的食品及飲品使用了五花八門的添加物,全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嗎?去年爆發的塑化劑事件是個很嚴重的警訊,工業用的塑化劑竟然大規模出現在各類加工食品及飲品中,並且持續用了多年,最後還是在偶然情況下才被踢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則是另一個令人髮指的食品安全警訊。市售加工食品及飲品中使用的添加物已達浮濫的程度了,誰來保證其中沒有違法的添加物呢?
塑化劑本來就不應出現在食品中,三聚氰胺也不應該出現在奶粉中,這些或許可以視為特 殊事例,但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就安全嗎?目前,世界各國的食品添加物均採正向表列方式,亦即法令中未列舉的即非合法;縱使如此,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並不代表安全。過去已有不少食品添加物原本准許合法使用,後來科學家才發現有問題,因而遭到禁用,最著名的是人工色素紅色四號。
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只是不會產生急性毒性,但如人工色素紅色三號雖仍允許合法使用,食品科學家已知道它有間接致癌性,並不適宜長期大量使用;糖精也是經常引起爭議的食品添加物。另外,還有一些食品添加物已知不利於某些人的健康,仍被多數國家列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譬如黃色五號。
更值得正視的是,食品科學家經常強調,任何添加物經長時間持續食用,都有可能變為有毒,這才是食品添加物過度浮濫使用需要認 真考量的問題。食品添加物畢竟不是食物,本來不是供人類大量長期食用的;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它是用來幫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等用途而添加的。現在,這些輔佐食物增添風味或保鮮的物質,卻逐漸搖身變為食物的主體,亦即進入人體的機會和分量都大幅增加了,豈能不令人憂心。
人類很早就開始在食物中添加其他東西,傳統製作豆腐、香腸時都需要額外用到添加物;進入現代以後,由於添加物可以使加工食品及飲品變得更便宜、簡單、方便,更切合現代人生活的需求,因而使用得越來越頻繁,慢慢形成高度商業化社會的特徵之一。可是,食品添加物變身為食品畢竟不是正常現象,值得各界深思與討論。
當食品添加物使 用日趨浮濫之際,非法添加物渾水摸魚的機會難免隨之大增,而衛生機關在這方面一向缺乏管理的機制與人力;塑化劑風暴發生後各界建議的食品產業全面登錄制度、食品履歷及追溯系統,都遲未起步,強化市場監測與稽查的作業更付之闕如;這般情況下,食品添加物已隱然成為下一個食品安全危機的未爆彈。
【2012/05/27 聯合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