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
作者:水猶寒
“故”顧名思義就是古老的文化即傳統文化,故鄉不一樣的風俗是一種文化,不一樣的人情是一種文化,不一樣的傳統理念也是一種文化。在科技日益發展世界繁榮昌盛的今天,不管你的著裝如何改變,你的語調言論怎樣趨於大眾化,你頭腦融入了多少市場經濟嶄新的新理念。但當你為浮華塵世的千變萬化而苦腦時,為人與人之間的高深莫測和世俗糾結時,聽一首故鄉的小曲也是一次靈魂的刷新。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有我童年的記憶。誰說不是呢?最真最純的情感那是來自故鄉的起源。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聽著小曲,望著月華如水的夜空。朝著家鄉方向遠望的那一剎那間。就觸動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沒有背上行囊遠離故土的豪情,沒有走出家鄉奔波天涯的經歷。你就不會有遊子對故鄉思念的情愫。也不會有群朋滿坐時談論家鄉風土人情的自豪。更不會有提及家鄉美食時的念茲念茲。只有遠離故土,才能感受故鄉山的親,故鄉水的甜。家鄉親人朋友的厚和暖。也許,這也是一種距離產生的美。這樣的情懷當然也是那些不離寸土老死田園的人終老不能體會的。
為著滿腹的理想,為了打小得夙願,為了一個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遊子們背上行囊遠離農耕社會的圖騰,遠離休閒安逸的小家。在異地他鄉灑一把汗水,揮一腔熱情,忍一通怨氣,受一頓屈辱。埋頭的苦幹,豪氣沖天的拼搏,只為拼出自己的一片藍天,轉時能夠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節假日或攜妻帶兒駕車榮來,或手執可喜的銀行數字滿載而歸。所有的成就和榮耀只有在故鄉的土地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揮霍。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在人潮人湧的異地他鄉,如果能偶然邂逅一家鄉人,那個親,那個熱是不能言表的,是啊。別時容易見時難,逢人便覺鄉音親。世界多寬廣,想見一家鄉人有時真不容易。所以一擁一抱一握手,盡表的是故鄉情。路旁的小酒樓小茶館,抿一口小酒,品一口茶香。總把故鄉話來聊,誰誰逝了親人,誰又娶了媳婦,誰又升官發財,誰又運交華蓋。都是家鄉人,同是一樣親。所以每提及一人那眼神,那表情,那潮起潮落的情感變化,竟是那樣的神似,一樣的動容。
在民族戰爭片中,常見那些戰敗的日本士兵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朝著故土的方向叩頭長跪,叫一生“媽媽”。扣響最後一槍,屆時我心會很疼很疼。儘管他們是以侵略者的姿勢踏進我國的領土,乾著燒殺搶擄的勾當。他們的死在我們眼裡是輕於鴻毛的。但他們也到底是背負著民族的厚望遠離故土的,就這樣死在了異國他鄉。連屍骨也不能回歸故里。其實他們也曾是故國的子孫。同為血肉之軀,同是媽媽的兒子啊。故鄉也是在他們心中最柔軟最溫暖的地方。誰又能去指責一個熱愛家鄉,想念媽媽的孩子呢?
落葉歸根讓我不由得想起那些背井離鄉的國民黨老兵。幾十年過去了,世界和國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峽的那邊,他們卻因為林林總總的原因不能回到故土,於是,在生命的最後囑託子女把骨灰撒在家鄉的土地上。以求落葉歸根。是啊,飄落的樹葉也都能依附在樹的周邊,化著泥土再滋養根葉。自始至終都不曾離開。人何能沒有這樣的情愫。生命發膚受之於父母,成長滋養獲之於故鄉山水田園。這樣的深情厚誼早已溶於心,浸於腦,流淌在血液裡了。落葉歸根那是靈魂最好的歸屬,讓生者慰,死者安。
水是家鄉甜,月是故鄉明。家鄉是遊子們在繁華浮躁都市回望的聖地,是遠走他鄉的行者們最堅實的後方。每一次回歸都是一次侯鳥的遷徙,一次傳統文化的回溯。一次對自己身份證明的追逐,也是一次對自己成績的肯定和炫耀,故鄉——情感的聖地,心靈的家園,靈魂的駐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