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少時好習慣 終生受益深

少時好習慣 終生受益深

常言道:“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小時候培養的品格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長期培養的習慣就好像完全出於自然。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好多習慣確實都是兒童時期形成的——

少時好習慣 終生受益深

專心致志的習慣

專注地做每一件事,並且要善始善終,有頭有尾。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實不然,一個習慣的形成,對於孩子來說,十天半個月就能養成,而且家長和孩子都不覺得費勁兒。比如孩子玩兒的玩具,如果家長有意識地教給孩子玩具不玩兒了要放回原處,並做給孩子看,孩子就會形成這個概念。可是如果家長開始沒有這個意識,有一天再要求孩子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就不知所措,甚至覺得是負擔。已經養成了玩具亂放的習慣,再改起來要難得多。其實培養專注地做好一件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責任心。小時候能夠收拾玩具,上學時收拾書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包括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認真地寫作業等,就能省了家長好多心。

動作快捷的習慣

孩子做同樣的作業,或者是成年人完成同樣的工作任務,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做,所用的時間肯定不同。為什麼?應該追溯到小時候的習慣,在幼兒園已經能分出子丑寅卯來了。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有的孩子笨手笨腳,有的孩子動作快捷,有的孩子乾淨利落。可見在兩三歲時孩子的習慣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動作快捷,不光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其實更是思維習慣的養成。比如幼兒園做手工,如果說孩子手笨,家長覺得不可怕;如果說孩子腦子笨,家長肯定會心驚膽戰。家長忽略了鍛煉孩子的大腦是通過做各項小事或者是在遊戲中來完成的。心靈手巧不是孩子天生的(個別天才除外),是有智慧的家長用心培養的。寫作業磨蹭的,甚至有心想快寫而寫不快的,肯定小時候家長沒有在意孩子的做事要動作快捷的訓練。

善於思考的習慣

每個孩子出生時大腦的結構都是相同的,就像電腦的配置相同,功能開發就看每個人的需要和技術水平了。孩子一出生,就具備了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触覺等條件,如何運用,需要家長的及早開發。家長可以教給孩子觀察玩具或房間裡的物品,區分顏色,比較大小,並教孩子用語言表達。成人對這些不以為然,其實對於孩子來講就是學會思考的過程。當孩子有何需要時,做家長的大多都有這個能耐,不用孩子說,家長就能明白孩子想要幹什麼,但千萬不要不等孩子說話就幫忙。一定要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給孩子思考創造機會。不要認為孩子小,沒有思考能力,只是思考的內容不同而已。比如孩子要想拿到高處的玩具,就必須想用什麼辦法解決,通過家長的啟發、引導、幫助拿到了玩具,這不就是在培養孩子如何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嗎。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示範

在孩子出生擔任孩子這一角色時,家長才承擔起爸爸、媽媽的角色,爸爸、媽媽之前只做過孩子,當家長也是第一次,因此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啟蒙教師和模仿對像是家長,那麼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在培養孩子要專注做事的時候,家長在看書、學習以及做事的時候就要專心致志,不能一邊看書一邊看電視。另外,家長也要總結自己成長中的習慣養成,尤其是自己的不良習慣,要有意識地改正。

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習慣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時,要善於觀察孩子的做法,對不良的習慣要及時糾正。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但不要忘了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培養孩子好習慣時,家長的評判標準要一致,一是家長個人同一事物前後要求一致;二是父母的要求標準要統一,否則孩子不知該怎麼做。另外,在糾正孩子的習慣時,家長一定要格外小心自己的行為,家長千萬不能做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身教勝於言教。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多用點兒心智、多下點兒工夫,等孩子長大了,家長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孩子也會感到學習、工作輕鬆、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