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他人,主要是理解他人的心理與感情。人們都是理解自己,尤其是對自己的委屈、苦悶,憂慮、渴望等等最為了解,卻很少知道別人的痛苦與難處。
顛倒過來講,如果他人一旦理解我的委屈與冤枉,我便感到莫大的欣慰了。人與人的不和諧,往往是由于互不理解。
本來他已受委屈了,心理的壓力很大,而你又狠狠地挖苦他一頓,這不正是火上燒油嗎?其實,最能刺傷他人自尊的,便是瞧不起人的態度和挖苦人的語言。
一個小孩正在那裡玩得很高興,你無緣無故地干擾他或破壞他的興趣,弄得小孩哭叫不已,這便是你不理解孩子的心理。
你認為是好毫無用處的活動,但在小孩心中卻認為是很大的事。又比如家長無休止督促孩子學習,鬧得孩子一聽到學習二字,便立即感到頭痛,認為學習是最大的苦惱,
這樣持續下去,成績是永遠不會提高的。更有甚者,用野蠻粗暴的手段,為了學習逼得孩子釀成不幸的悲劇。這都是由於對兒童心理不理解而造成的。
這是用成人的心理去代替孩子的心理了,所以不理解孩子的心理,是絕對教育不好孩子的。老師不理解學生心理,也絕教育不好學生。
如身為領導,以為一味嚴格斥責下屬員工,就可達到目的。其實這是以權壓人,怎能起到教育作用?殊不知如此下去,你剛一開口,大家便在內心裡築起一道牆,早與你隔開了。
領導壓根就沒理解員工們的心理,無形中使群眾內心與你有了很大的距離,必然事與願違。
在家庭裡,理解對方的心理,尤為重要。如夫妻間,丈夫對妻子的委屈一點不理解,妻子對丈夫的艱辛一點不體貼,這樣的家庭,是永遠不會幸福的。
如果用理解的心情去對待他人,比如,對方發脾氣了,要知道他(她)是生氣了,必然要發泄出來,所以才動脾氣。這樣想,矛盾不就好解決了嗎!
青年人煩老年人好叨咕、咀碎,其實,應理解這正是由于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反過來,老年人也應理解青年人心理,他們已有自立能力了,不須過份操心,能相互理解就好辦 了。
對老年人心情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俗語說︰『老人不好活呀』!人到老年,心有餘而力不足,心中牽掛的事情更多了,總是放心不下。
如果對老人的難處不理解,不體貼,刺傷他(她)們的心, 則老人的痛苦,便頓時倍増。比如有一位『孝子』從外地回家,為老母買了一些水果,老母卻把水果分給孫子們,
自己所剩無多,為此其子便大發雷霆,把水果收到一起,都扔掉了,氣得老母幾乎要死。這便是由于不理解老人心理所致。其實老母把水果分給孫子,比自己吃了還惬意。
你說這個兒子是孝還是不孝!實際上只知『孝身』,而不知『孝心』,更不懂得『孝性』。
不論家庭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才能相安。所以理解他人是一種高尚的品格。不理解他人,彼此的心理通道就永遠封閉著。
只有真正相互理解了,道心之門才會打開,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載自於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
圖框編製文章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