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行自若 乃得其道 文:網絡 編輯:RURU0309  
不刻意修飾,言行自若,卻注重修身養性者,乃得道者。  
佛祖告訴我們,外相的一切都是空虛的,所以不要再表面上分別、比較, 
也無須刻意去修飾,而應該言行自若,注重心靈的寧靜與品德的高潔。  
人們在社會裡的種種所謂標準,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貧窮與富有、快樂與悲哀、成功與失敗、清高與卑賤、健康與病態 
——現代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變化得越來越快。 
一個人實在沒有必要整天用這些不甚穩定的標準去衡量自己,對自己耿耿於懷。  
北海有一種名為大鵬的鳥,振翅一飛便是九千里。 
地上的一隻麻雀看見了,便有些心理失衡,它想:何必長那麼大,飛那麼高呢? 
像我這樣小巧玲瓏的身材,只要一根小小的枝丫便可棲身;雖飛不上九千里, 
但每天的生活同樣自在逍遙。  
其實,麻雀並沒有像它自己所想的那樣活得輕鬆自在,它的這種心理活動其實 
就是人們常有的因比較而產生的酸葡萄心理。  
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生來就有才賦、環境、際遇上的差異。 
有時候,這種差異是相當懸殊的,也是難以改變的,這就需要我們按自己本來的 
模樣去接受和容納自己,而不應該總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長。  
處處比較意味著我們將一直在別人的眼光和尺度中生活,這就喪失了自我。  
比較導致自卑。越比較,越自慚形穢,樣樣事情變的杯弓蛇影,就算再有嘗試的 
機會也裹足不前,士氣、勇氣、志氣皆化為烏有。 
 因此,比較而產生的自卑感會讓本應年輕的心靈失去應有的活力。  
每個人都要學會說:“是,就是如此,那又怎樣?” 不去比較,就會守住內心的一份 
寧靜與淡定,從而愛己所愛,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  
不去比較,就會感到滿足,也不會因為沾沾自喜而頭腦膨脹。  
不去比較,就能時時保持一份本真,做真正的與眾不同的那個自己。  
印度思想大師奧修說:“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  
別人的優異與出色,固然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鑒,但聰明的人絕不會讓自己的心 
每時每刻地充滿了比較。 
一旦陷入盲目比較的誤區,就無法用新鮮、開放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同時,也抹煞了每個人的獨特性,破壞了生命的美好與芬芳。  
沒有了比較,粗茶淡飯一樣香甜,販夫走卒同樣尊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