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仰望星空 Glm製作 2011.12.20 G-984 傑洛姆的歷史畫 (下)! 按鍵換頁 音樂:巴哈<教堂康塔塔>
2/55 《阿拉伯人和他的坐騎》(The Arab and his Steed)。
3/55 《阿拉伯人穿过沙漠》(Arabs Crossing the Desert)。
4/55 《獵犬的黑人主人》(The Negro Master of the Hounds)。
5/55 《XX之墓》(The Tomb of Hazrat Imam Hisain Allahis Salam),阿拉伯人,並非一個種族,而是通過伊斯蘭教而形成的一個民族,正如猶太教造就了猶太民族一樣,伊斯蘭教實施的「宗教和行政合一」的領袖或者頭領的頭銜通常都很長,具體含義或者查不清楚,或者說法不一。
6/55 《旋轉的德爾維希》(Whirling Dervishes),德爾維希是波斯語,一種乞討者或者托缽僧的苦行者,日本譯為「旋舞教團」,以旋轉表示宇宙的旋轉,他們有時也以參軍打仗為生,1923年,土耳其獨立後,作為「脫離伊斯蘭教運動」的一部分,這種宗教社團被解散,現在作為文化遺產重新恢復,在節慶日表演。
7/55 左圖:《幽會,外面》(The Tryst,exterior),右圖:《幽會,裏面》(The Tryst ,interior),傑洛姆的這兩幅作品辛辣地諷刺了伊斯蘭教戒律的虛偽。
8/55 《沙漠中的祈禱者》(Prayer in the Desert)。
9/55 《埃及新兵穿過沙漠》(Egyptian Recruits Crossing the Desert)。
10/55 上圖是1300-1683年的奧斯曼帝國的疆域,這段時期相當於中國的元朝和明朝兩個朝代的時期。
11/55 奧斯曼帝國,又稱土耳其帝國,突厥人建立的一個帝國,統治中心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這個帝國建立後不斷擴張,滅亡了羅馬帝國,即東羅馬或拜占庭帝國,事實上,東羅馬和拜占庭都是歷史學家對羅馬帝國首都變成君士坦丁堡以後的「學術稱呼」,這個國家始終自稱「羅馬帝國」,類似中國的東周西周或者東漢西漢。又如,三國時期,劉備的國家自稱漢,表示是漢朝的繼承者,後世的歷史學家將其稱為「蜀」或者「蜀漢」,其實劉備劉禪諸葛亮都不知道這些事情。 奧斯曼帝國於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消滅羅馬帝國,距離羅馬的建城(建國)傳說大約24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崩潰,解體為幾十個國家,其核心地區變成了現在的土耳其。
12/55 左圖:《黑人非正規軍人》(Black Bashi Bazouk),右圖:《一個非正規軍軍人》(A Bashi-Bazouk),兩者都是奧斯曼帝國的非常備軍。
13/55 《1861年6月27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和皇后尤金妮婭在楓丹白露宮接見外交使節》(Reception des ambassadeurs siamois par Napoleon III et l'Imperatrice Eugenie dans la grande salle de bal Henri II du chateau de Fontainebleau, le 27 juin 1861)。
14/55 《拿破崙三世和尤金妮婭》(Napoleon III and Eugenie),上圖的細部。
15/55 《路易十四與莫里哀》(Louis XIV and Moliere),莫里哀(1622-1673)是一個劇作家,演員,可能是西方歷史上最著名喜劇演員之一,莫里哀是他的藝名,他的原名Jean-Baptiste Poquelin反而往往被人們忘記,這幅作品又被稱為《路易十四邀請莫里哀共進晚餐》,但是這個軼事沒有得到確認。
16/55 《一場化裝舞會後的決鬥》(Duel After a Masquerade Ball),決鬥是11-20世紀西方社會的一種雙方約定的解決爭端的方式,在兩個人之間進行,決鬥結果不涉及司法,決鬥的武器可以是刀劍或者槍,例如俄羅斯詩人普希金就是在決鬥中死亡的,後來,各國立法禁止決鬥。
17/55 《把鮮活的生命繪畫在雕像上》(Painting Breathes Life into Sculpture)。
18/55 《波拿巴在人面獅身像的面前》(Bonaparte Before the Sphinx),波拿巴即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當時是埃及遠征軍司令。
19/55 《生毛皮》(Pelt)。
20/55 《馬爾科斯-波扎利斯》(Markos Botsaris,1788-1823),希臘獨立戰爭中的希臘英雄,他的肖像經常出現在希臘政府辦公室,學校教室,部隊軍營等處,獨立戰爭進行了9年(1821-1829),希臘在英國,法國,俄國的幫助下,擺脫奧斯曼帝國統治,獲得完全獨立,波扎利斯早期參加反對奧斯曼的活動,1823年他在獨立戰爭中陣亡,他的弟弟在戰爭中倖存,成為希臘王國的將軍和議員,他的兒子三次出任希臘國防部長。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前往希臘支持希臘獨立戰爭,1824年在希臘因病逝世。
21/55 《皮格馬利翁和伽拉緹》(Pygmalion and Galatea )。
22/55 《皮格馬利翁和伽拉緹》(Pygmalion and Galatea ),這兩幅作品同名,源於一個希臘神話:賽普勒斯的雕刻家皮格馬利翁用乳白色的大理石雕刻了一個他理想中的美女伽拉緹,他非常喜歡自己的作品,最後愛上了這個雕像,女神維納斯給這件雕塑賦予生命,成為皮格馬利翁的妻子。
23/55 《雕刻大理石》(Working in Marble)。
24/55 《點水煙袋的女人》(The Hookah Lighter)。
25/55 《宮殿閨房的陽臺上》(The terrace of the Seraglio),Seraglio這個名詞特指土耳其蘇丹的宮殿後宮或者閨房。
26/55 《後宮的浴池》(Pool in a Harem),Harem這個字特指伊斯蘭教的後宮或女眷的住所。
27/55 《阿那克薩哥拉和伯里克利》(Anaxagoras and Pericles),阿那克薩哥拉(西元前500-428年)是蘇格拉底時代以前(Pre-Socratic )的希臘哲學家,他提出了「精神的宇宙世界」的概念,他正確解釋了日蝕,他還第一個提出「物質可能是由無限多的不朽的基本的元素(即原子)構成的」。
28/55 《蘇格拉底在阿斯帕西亞的家裏尋找阿爾西比亞德斯》(Socrates seeking Alcibiades in the House of Aspasia),阿爾西比亞德斯是雅典的重要將領,這一次,他不知道又因為什麼事情鬧情緒不幹了,躲進「阿斯帕西亞的家」(雅典的著名妓院),迫使雅典德高眾望的蘇格拉底,親自來妓院尋找他。
29/55 《蘇格拉底把阿爾西比亞德斯從性愛歡悅的擁抱中拖走》(Socrates Tears Alcibiades from the Embrace of Sensual Pleasure),作者Jean-Baptiste Regnault (1754-1829),用現代語言解釋:蘇格拉底相當於科學院院長兼科技部長,阿爾西比亞德斯相當於三軍總參謀長,蘇格拉底從妓院把總參謀長拖出去,指揮與斯巴達(伯羅奔尼薩斯聯盟)之間的戰爭。
謝謝觀賞! 雅典帕台農神廟,世界文化遺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